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正文

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6篇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8-20 0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6篇

篇一: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级 科学培优扶差 复课 计划

 在小学阶段各门学科中,科学课占据的角色并不突出,但是难度却是最大,所学知识广、杂、多,内容包罗万象,对初中部分学科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下面我将我校的科学总复习方法计划如下:

 一、学科总复习的特点分析 1、复习的内容多,知识量大,重点较多,学生背诵后容易遗忘,难以巩固。

 2、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科学学科也就失去了兴趣。

 3、给学生空间不多。上课时,老师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具体做法 1、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乐学 到了毕业总复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就会下降,学不好知识。作为学科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增强教学的乐趣性,使爱上科学学科。

 2、将本册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再亲自做一遍,在做的程中说出实验的材料、过程方法及结果。这样记忆起来

 就比较容易,也不易遗忘。

 3、每个单元里的科学概念都非常多,要求背诵记忆。我们老师可以归纳总结,利于学生记忆。

 4、查漏补缺。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篇二: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资料注意保管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手册广东省乡村振兴局2021 年 8 月

 目 录一、目标任务(一)三个阶段目标任务.............................1(二)“五个提升”主要任务...........................1二、帮扶方式(一)分类分级帮扶...........................3(二)组团结对帮扶...........................4(三)驻镇帮镇扶村...........................4三、帮扶工作(一)驻镇帮扶队伍选派.............................4(二)驻镇帮扶工作队八项职责.....................5(三)建立驻镇帮扶八项工作机制....................6(四)驻镇工作要把握好五个关系....................7(五)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见效五件事..........9(六)当好“五员”.................................11(七)帮扶队员待遇保障............................11四、驻村第一书记(一)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及范围......................12(二)驻村第一书记任务............................12(三)驻村第一书记管理考核........................14

 (四)驻村第一书记待遇保障........................15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6(二)加强规划引领................................16(三)加强资金保障................................17(四)加强人才支持................................18(五)加强监督考核................................18六、防止返贫监测(一)防止返贫对象动态监测对象和范围..............18(二)防止返贫对象动态监测方式和程序..............20(三)防止返贫对象动态监测标注风险消除............21(四)完善防止返贫的帮扶政策......................21七、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一)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22(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行动..................22(三)实施种业翻身仗攻坚行动......................23(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23(五)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23(六)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23(七)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23

 (八)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23(九)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攻坚行动................24

 1一、目标任务(一)三个阶段目标任务到 2022 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取得显著成效;到 2027 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镇村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 2035 年,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总体实现,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二)

 “ 五个提升 ” 主要任务1. 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 。“十四五”时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定期核查、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体系。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健全帮扶项目低收入群众参与机制、被帮扶地区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管理机制。对就业特别困难的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帮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2. 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机制。实施美丽圩镇

 2建设,梯次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特色街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乡镇公共供水、农村集中供水、饮用水安全保障。推进乡镇智慧化改造,建立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实现自然村村内道路路面基本硬底化。实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3. 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乡镇建设服务农民区域中心,强化服务农民功能。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探索建设综合功能农村区域性服务中心,解决“三留守”问题。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加强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终端建设,完善镇村组网格化管理机制,优化镇村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开展智慧乡村、平安乡村、文明家庭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体现乡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村文化。4.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建设农文旅深度融合型产业园区,优化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发展特色小城镇。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个社会化综合服务体,完善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扩权强镇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改革示范

 3试点。5. 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 。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乡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巩固和加强行政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推动落实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和“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加强乡村治理,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开展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二、帮扶方式(一)

 分类分级帮扶。一是把全省 1127 个乡镇分为三类。其中,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 600 个乡镇列为重点帮扶镇,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 301 个乡镇列为巩固提升镇;珠三角 7市所辖 226 个乡镇列为先行示范镇。二是安排省、市、县三级帮扶,实现帮扶全域全覆盖。其中,安排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定点帮扶 121 个,珠三角 6 市对口帮扶 300 个,所在地级市直属单位帮扶 179 个。301 个巩固提升镇,由所在县(市、区)自行帮扶。珠三角 226 个先行示范镇,由属地市、县结合实际开展帮扶。

 4(二 )

 组团结对帮扶 。采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模式组团结对帮扶。一是省直和中直驻粤党政机关单位(含参公单位)作为牵头单位、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组建团队,“一对一”定点帮扶 121 个重点帮扶镇。第二个是地市层面组团结对,安排珠三角 6 市对口帮扶 300 个重点帮扶镇。安排属地市直属单位帮扶其余 179 个重点帮扶镇。对 301 个巩固提升镇,由属地县(市、区)参照省的做法自行组团帮扶。(三 )

 驻镇帮镇扶村 。组建驻镇帮扶工作队,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年轻干部驻镇帮扶,原则上每个工作队不少于 5 人、每 3 年轮换一次。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省直单位和中直驻粤单位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市、县(市、区)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挂任被帮扶乡镇党委副书记;队员原则上应为中共党员,由组团各单位及科研院所在编人员担任。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三、帮扶工作(一)驻镇帮扶队伍选派1. 驻镇帮扶工作队员选派 。选派优秀干部、年轻干部驻

 5镇帮扶,原则上各单位选派 1 名以上干部,其中牵头单位选派 1 名担任队长。队长必须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年龄一般为 50 周岁以下,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市县组团的由牵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队员应优先选派中共党员,由成员单位在编人员担任。驻镇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个工作队不少于 5 人、每 3 年轮换一次。2. 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3. 专业技术人才选派 。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团省委、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单位结合有关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为 901 个驻镇帮扶工作队选派安排 1 名以上农村科技特派员、1-2 名“三支一扶”人员、2-3 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1 名金融助理参与驻镇帮镇扶村。(二)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八项职责1.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3.推动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4.参与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制定帮镇扶村五年规划

 6和年度帮扶计划,细化帮扶措施。5.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美丽镇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及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落实。6.指导加强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推动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7.做好沟通联络,促进结对帮扶双方的交流合作,协调推动派出单位投入更多资源力量帮镇扶村。8.协助帮扶乡镇党委、政府做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三)驻镇帮扶八项工作机制1. 驻镇帮扶党建共建机制 。驻镇帮扶工作队按规定成立临时党支部,在驻镇帮扶单位之间、驻镇单位与所驻乡镇党委之间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强化党建示范引领。2. 驻镇帮扶工作联系机制 。工作队要密切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沟通协调,全程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3. 驻镇帮扶工作队管理机制 。队长和队员由帮扶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专职驻镇帮镇扶村。4. 帮镇扶村资金使用管理 “ 双签 ” 审批机制 。帮镇扶村资金项目安排由帮扶乡镇党委书记和队长“双签”审批。5. 驻镇帮扶工作请示报告和考核激励机制 。工作队每半年向帮扶乡镇所在县(市、区)和派出单位党组织报告工作情况。队长、队员的年度考核,由所在县党委组织部门、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

 7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以适当方式听取派出单位意见,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期满考核由派出单位会同所在县党委组织部门、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及乡村振兴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6. 帮镇扶村调查研究机制 。工作队定期向帮扶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推动工作落实。7. 驻镇帮扶教育培训机制。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每年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市、县(市、区)每年对队员进行一次全员集训。8. 落实尽职免责机制。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举措。(四)驻镇工作要把握好五个关系1. 把握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用乡村振兴的办法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跟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进行有序调整,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逐步把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动员、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机制办法向乡村振兴转换。2. 把握好帮镇和扶村的关系。帮镇扶村是一个有机整体,驻镇绝对不是要削弱帮村的力量,而是要从镇的更高层

 8面进行统筹整合、强化力量配置、调配资金资源,帮镇是着力点,扶村是落脚点,必须两手抓、两手硬。3. 把握好帮扶和被帮扶的关系。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被帮扶的各地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组团结对帮扶单位承担的是帮扶责任,是“外援”。驻镇工作队是帮扶“先锋队”,工作任务“重在帮、突出扶”,并不是大包大揽、包办代替。4. 把握好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的关系 。驻镇帮扶工作队将按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模式组建,其中,牵头单位由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成员单位由企事业单位组成。同时,还由省级层面统一调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等,纳入驻镇工作队统一管理。驻镇帮扶工作队伍将由 10 个人以上组成,每个角色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要发挥组团优势,特别是牵头单位要负起牵头抓总职责,把各方面参与力量统筹起来,拧成一股绳,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各负其责,不能当甩手掌柜。无论是牵头单位还是成员单位,帮扶工作成效都要纳入考核评估范围。5.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驻镇帮扶工作队每 3 年轮换一次,采取分批次滚动轮换方式进行。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有足够的耐心,着眼长远、系统谋划,谋定而后动,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要聚焦阶段性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

 9小胜为大成。(五)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见效五件事1. 把脱贫成果 “ 巩固好 ” 。一是稳政策。严格落实中央关于 5 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二是防返...

篇三: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収展,特制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劢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劢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事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収展理念,落实高度重视、加快収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高质量収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不普通教育丌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戓略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収活力,加快构建纴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収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事)主要目标

  通过建设,职业教育不经济社会収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群众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

 ——职业教育収展制度基本健全,职业学校层次结构合理,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投入运行。

  ——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地方落实主责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更加顸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责清晰、同向収力,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更加稳固。

  ——职业教育不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清晰,与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丌断优化,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评价体系更具职教特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深化。

  ——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讣可度大幅提高,有敁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収展和国家重大戓略。

  (三)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幵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収展。

 ——固本强基,综合改革。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顷,夯实职业教育収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职业教育収展注入新劢力,激収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标准体系,完善标准落地的工作机制。以打造创新収展高地为抓手,推进关键改革,突破瓶颈制约,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带劢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収展。

  ——地方主责,协同推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収展的新机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加强计划执行的过程管理、检查验收和结果应用,确保各顷改革措施叏得实敁。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仸务

  1.推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埻进头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乢记关二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劢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党叱、新中国叱、改革开放叱、社会主义収展叱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劳劢教育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劢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劢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与题教育丌少二 16 学时。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强化实践体验,促

 进学生全面収展。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与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与业课程。构建省校两级培训体系,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推劢辅导员与业化、职业化収展。加强中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办好中职学校班主仸业务能力比赛。鼓励从企业中聘请劳劢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仸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亊业収展规划、与业质量评价、人才顷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到 2023 年,培育 200 所左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 100 个左史名班主仸工作室,遴选 100 个左史德育特色案例。

  3.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叱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程,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职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丌低二 1:350 的比例核定与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中职学校要加大与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实施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德育管理人员、与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第

 一标准。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讣知规律,开収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劢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叐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持续开展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劢。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企业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到 2023 年,培训 10000 名左史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与仸教师,遴选 100 个左史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分级培育遴选 1000 个左史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10000 个左史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埻、10000 个左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事)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収展

  4.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把収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殌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殌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系统设计中职考试招生办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劢力接叐高中阶殌教育。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合实际,鼓励各地将政府投入的职业教育资源统一纳入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调配使用,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敁益。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好办好 1 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収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讣、资源互通,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丼办综合高中。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普职融通力度,収挥职业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作用。到 2023 年,中职学校教学条

 件基本达标,遴选1000所左史优质中职学校和3000个左史优质与业、300 所左史优质技工学校和 300 个左史优质与业。

  5.巩固与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

  把収展与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収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丌限制与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与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与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推劢各地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亊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不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叐同等待遇。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与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敁考核不评价,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探索高职与业讣证。推进与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収展,遴选 300 所左史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600 个左史高水平与业群。

  6.稳步収展高层次职业教育

  把収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与业。推劢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发。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适度扩大与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推劢各地収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与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三)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7.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

  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讣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引导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支持学校按照相关规则研制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按程序叐理学分兑换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免修部分课程戒模块。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创新収展,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8.推劢学历教育不职业培训幵丼幵重

  落实职业学校幵丼实施学历教育不培训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仸务,成为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劢方案(2019—2021 年)》的主力军,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 2 倍以上。深入推进 1+X 证乢制度试点,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乢的行业企业讣可度。収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劢更多职业学校参不 1+X 证乢制度实施,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参不企业大学建设。根据军队需要保证职业学校定向培养士官质量。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办好面向军队军士的学历继续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为脱贫致富提供持续劢力。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 500 个左史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9.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

  面向在职员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不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不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収展合力。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劢”,遴选 200 个左史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00 门左史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在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卫生护理、文化艺术等领域,遴选 500 个左史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0.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収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与业布局,重点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遴选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推劢试点城市建设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建设 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収挥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在服务乡村振兴戓略中的重要作用。

  11.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行业丼办和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支持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劢不具备

 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丼办戒参不丼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仸报告。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主导建设全国性职教集团,分领域建设服务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和培养高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不校企合作。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覆盖主要与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劢站,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 1000 个左史示范性流劢站。収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不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 500 个左史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00 个左史技工教育集团(联盟)。推劢建设300 个左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与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2.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仸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劢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不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顷目。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 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充分収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仹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劢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讣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五)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13.健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

篇四: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实施方案

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精神,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体系与目标 (一)工作体系。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对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任务,以更高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更实举措推进机制突破,以更大力度促进项目落实,构建“1+247”工作体系,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蹚路子、树样板。

 ——现 实现 1 1 个总体任务。对接***三大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立足原有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优化布局补短板,围绕产教融合破障碍,围绕办学水平抓提升,围绕机制创新占高地,力争三年内建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动 推动 2 2 项重点改革。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落实职业院校在机构设立、岗位设置、人员招聘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与教师的内生动力。

 ——成 完成 4 4 大攻坚任务。破除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藩篱,建立部门统一管理的大职教格局;建立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同步规划、配置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联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建立技术技

 能人才供需资源平台,完善专业调控预警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有机高效对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校企共同治理机制。

 ——现 实现 7 7 个全面提升。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教学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积极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实施实习实训改进计划,建设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能显著提升;实施职教赋能计划,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培育计划,校企合作水平整体提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举办“一带一路”职业院校高端论坛,打造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工作目标。到 2022 年,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标;新建成 1 所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 75%以上;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 33.9 万人,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 2000 人,高职院校达到 19400 人,基本普及高职教育;对接重点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达到 17.7 万人,冠名班、订单班专业规模达到3.8 万人。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校企合作机制成熟、学校运行机制高效、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模式。

 二、重点工作 (一)高起点 规划职业教育结构布局。

 1. 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市域统筹,打破学校类型界限,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由部门统一牵头管理的工作机制。将按照高校设置程序进入高等学校序列的技师学院纳入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平台。支持***市技师学院、莱芜技师学院、山东蓝翔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

 2. 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职业院校与大型国有企业联合举办职业大学、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支持鼓励企业以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依法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或举办职业院校。支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鼓励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允许通过 PPP 模式、融资贷款、土地置换等途径拓宽筹资渠道,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中职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山东省首家长者福祉学院,支持***护理职业学院康养产业研究院建设。推动院校向企业购买技术课程和实训教学任务。支持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对接***三大国家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十大千亿产业,建设多元主体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以产业链、资产链、人才链等为纽带实施实体化运作。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教育联盟。到 2022 年,建设 2 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3. 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资源平台,完善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对接。定期编制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状况报告,发布职业院校专业设

 置“负面清单”,建立以专业评估结果为基础的排名机制。鼓励职业院校面向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大千亿产业发展,主动布局一批产业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扶持涉农、家政服务专业。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按规定在目录外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培养紧缺急需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到 2022 年,重点培育和打造 25 个左右省级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2 个左右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遴选培育 1000 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4. 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支持***第九中学、***回民中学、长清中学、长清职专、济阳职专、章丘职专、***艺术学校、***旅游学校等开展职普融合试点,探索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为学生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平台。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职业学校。

 5. 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支持***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职业学院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支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支持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支持***职业学院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职业学院转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支持***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职业学院及其他民办职业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专业硕士。支持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在我市新建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积极争取应急救援国际学院

 项目落地***。到 2022 年,创建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 4~5 所、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 1~2 所。

 (二)高标准提升办学质量。

 1. 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将质量意识贯彻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落地。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丰富、完善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融通。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科学调减学生文化理论课学习时间,增加实训和在企业实习实践时长,发展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完善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制度,支持市属职业院校承办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春季中考”制度,制订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渠道成才拓展路径。扩大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健全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

 3. 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能电子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粉末冶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草药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形式和终身教育间的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开展职业院校教学诊断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估。到 2022 年,立项建设 100 门左右市级优质课程、3 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 300 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5 所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院校和 1 个试点区县。

 4. 改进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对不达标学校责令限期整改或停止招生,确保到 2022 年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将第三方评价评估结果作为对相关院校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扬奖励的重要参考。全面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自 2020 级新生起,建立全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测试+专业技能抽测”制度,落实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5. 落实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依法支持职业院校为开展企业培训、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变更业务范围。允许职业院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实现年培训量达 10 万人次以上。实施职教赋能计划,在全市遴选基础条件好、专业特色明显的 10 所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无偿专业技能培训试点。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对开展职业培训、以工代训、职业技能鉴定、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培训学校和机构给予补贴。加大对农村地区、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集聚市内优质资源完成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任务。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培训收入用于学校发展。

 (三)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

 1.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治理机制。开展市级产教融

 合型企业认证工作,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 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建立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将规模以上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持***职业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职业院校开展生产服务性实习实训取得的勤工俭学收入,可提取一定比例支付学生劳动报酬。实施产教融合“145+X”项目培育计划,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改革,定期对“1+X”证书制度试点、订单制培养工作进行督导,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到 2022 年,重点建设 5 个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5 个乡村振兴示范校,推动 5 所高职院校、20 所中职学校和部分职教集团、100 家左右企业深度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项目。

 2. 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联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同步规划配置职教资源,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高标准建设***市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并打造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支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5G 综合应用示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护理职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大健康实训基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人工智能和粉末冶金全产业链绿色智能制造产

 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鼓励支持职业学校举办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其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到 2022 年,建设 10 个左右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产教融合深入、育人效果明显的市级生产性实训示范基地,7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3. 构建高品质研究平台。打破现有职业教育教学人员、研究人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研究架构,以产教融合立意,以结构重组破题,以多元机制布局,建立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平台,立足产教融合、专兼结合,公开招聘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人员作为研究员,成立若干专业委员会,作为***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专业智库,重点开展专业建设指导、教学诊断评估、人才供需预测、发展路径研究、技术成果转化、行政决策咨询等工作,增强产教融合的深度和职教研究的效度。

 (四)高水平建设师资队伍。

 1. 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允许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和内容、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技能性强的专业在人员编制上给予倾斜。改革教师招聘制度,职业院校新进专业专任...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计划 培优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