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疫情防控> 正文

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4篇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8-22 19:50:3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4篇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 1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完整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课题组1 2020.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4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4篇

篇一: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

/p>

 新冠疫情的 全球 蔓延 对中国 经济 影响 的分析

 ( 完整 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课题组1

  2020.3.6

  1

 课题组组长:屠光绍;课题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张春、董昕皓、胡浩、蒋一乐、李峰、王江、吴婷、严弘、仲文娜、朱宏晖。

 2

 摘要:当前,新冠疫情在中国逐步得到控制,但在全球呈现出扩散迹象。疫情的全球蔓延增加了全球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下滑风险。基于疫情可能扩散的国家或地区和疫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受冲击的行业)这两个维度,我们给出疫情全球演变的三种情景分析。在较乐观情景下,中国经济经历中度的疫情(冲击其服务业两个月和制造业一个月),亚洲其他地区、欧盟和美国经历轻度的疫情(主要冲击其服务业一个月),2020 年全球 GDP 增速将在 2019 年基础上降低 0.4个百分点,跌至 2.5%;在中性情景下,疫情持续扩散,东亚和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也经历中度的疫情,全球 GDP 增速下降至 2.0%;在悲观情形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经历重度的疫情(对服务业冲击 3 个月,制造业 2 个月),全球 GDP 增速仅为 1.2%。

 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显著影响。

 从对行业的 影响 看,疫情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烈顺周期的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从对 供应链的影响 看,本次新冠疫情凸显了产业外迁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疫情重点地区中的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作为制造业和能源供应链的枢纽,疫情在相关国家的蔓延或将打乱全球供应链,尤其是机电、半导体、运输设备、化工以及矿物燃料等方面的供应。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市场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从对金融市场影响看,疫情全球爆发后的第一周(2 月24 日至 2 月 28 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债和日元涨,

 3

 股市和黄金跌,类似的组合在 2008 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市场并不会出现 2008 年的流动性危机。

 疫情的全球蔓延也反向冲击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稳定。

 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看,比照 08 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在三种情景下将冲击出口增速从而拖累我国 GDP 增速分别下降 1.0 (乐观)、1.9(中性)和 3.0(悲观)个百分点。

 从对进出口和产业链冲击看,我国在机电产品、化学制品等领域对日韩敞口较大,产业链的延伸可能冲击国内中下游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普遍性影响。

 从,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看,虽然本次疫情对股市造成的市场联动效应显著,但中美股市的弱相关性意味着资产配置动机将吸引外资流入;需重点关注汽车制造、化工和纺织行业信用债风险;疫情在全球蔓延后,人民币由于避险原因,汇率反而走高。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

 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中国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在疫情方面,输入型病例的逐渐上升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首要风险和挑战。如果无法防控好输入型病例,将可能给中国带来二次全国性疫情蔓延。

 在经济方面,疫情的全球蔓延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经济企稳的难度。短期内,这将对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压力。如果调整的力度过大、着力点不合理,将会给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埋下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在产业方面,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中国

 4

 部分产业带来了挑战。不过,中国作为生产大国并且全国疫情已得到较好控制,国际产业也将向中国集中,尤其是受疫情利好、有发展优势的产业,这将给中国带来长期发展的基础。

 在供应链方面,疫情的全球蔓延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风险。我国高度依赖部分重点国家的产品供应,可能影响部分行业的复工复产。但是,在我国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基础上,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或将向利好中国的方向发展。

 在金融方面,疫情的全球蔓延加大了海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同时也会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较为完备,中国金融市场正逐渐成为了国际资本的“避风港”,吸引了外资的流入,进一步稳定了国内金融市场,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逆全球化方面,应当警惕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挑战。我国作为全球化时代当前的最大收益者,应当坚定地成为全球化的捍卫者,此次疫情的全球蔓延也为我国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提供了机会。

 为了应对国际疫情蔓延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议:

 一是严控国外疫情输入,加强国际合作共抗疫情; 二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度放松,监管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灵活性,采用积极但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力度适度、结构合理; 三是对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精准支持,鼓励信息科技等行业帮助海外国家抗击疫情,为疫情结束后向国际市场拓展提供铺垫; 四是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对产业链的影响,提升开放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对东南部制造业的承接,加强自主供应链配套,加强优势产业的聚集和推广; 五 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扩大金融

 5

 改革开放,满足海外资金在疫情蔓延下的避险需求,在国际疫情防控合作中发挥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开放步伐; 六 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通过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共识和构建新兴全球化经贸体制,应对逆全球化风险。

 6

 目录

 一、全球疫情的演变态势 ................................................................................................................................9

 二、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 ............................................................................... 11

 (一)疫情冲击下主要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 11

 (二)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 13

 1、全球产业对疫情重点地区的依赖度 ........................................................................................... 14

 2、疫情对全球各产业的主要影响 .................................................................................................... 19

 3、疫情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 22

 (三)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 26

 1、全球股市.............................................................................................................................................. 27

 2、全球债券.............................................................................................................................................. 31

 3、全球外汇市场 .................................................................................................................................... 33

 4、大宗商品.............................................................................................................................................. 35

 三、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 ............................................................................... 36

 (一)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 36

 (二)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 37

 1、中国产业对疫情重点地区的依赖度 ........................................................................................... 37

 2、对中国各产业的主要影响 ............................................................................................................. 38

 3、疫情若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 42

 (三)疫情全球蔓延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 46

 1、股市 ....................................................................................................................................................... 46

 2、债券市场.............................................................................................................................................. 51

 3、人民币汇率 ......................................................................................................................................... 55

 (四)疫情全球蔓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 ........................................................................... 57

 四、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 ........................................................................... 58

 (一)疫情在海外蔓延的风险与防疫挑战 ........................................................................................ 59

 (二)国际疫情蔓延下我国宏观和监管政策面临保增长和优化结构的双重挑战 ............... 60

 1、海外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经济恢复的风险 .................................... 60

 2、宏观政策把握力度和着力点的难度加大,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难度增加............. 61

 (三)疫情全球蔓延给我国产业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 63

 (四)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产业链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 64

 1、警惕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 64

 2、疫情或吸引产业向中国集中,并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 65

 (五)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有限,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外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66

 1、股票市场.............................................................................................................................................. 66

 2、债券市场.............................................................................................................................................. 68

 3、外汇市场.............................................................................................................................................. 70

 (六)疫情全球蔓延带来逆全球化挑战与机遇 ............................................................................... 70

 1、警惕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挑战 .................................................................................................... 70

 2、继续推动和捍卫全球化的机遇 .................................................................................................... 71

 五、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的应对措施 ...................................................................................................... 72

 (一)严控国外疫情输入,加强国际合作共抗疫情 ...................................................................... 72

 7

 1、防范输入性风险 ................................................................................................................................ 72

 2、加强国际合作共抗疫情 ...........................

篇二: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

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素材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 3.7 万字,分为 4 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和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通过这 4 个部分,详细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经历,与国际社会分享了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

 白皮书指出,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回顾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尤其是在迎击疫情的最前线湖北武汉。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对病毒的认识的不断深入,1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1 月 23 日 10 点,武汉市,这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关闭了离汉通道。此后,武汉市又全面实施社区 24 小时封闭管理。

 武汉在行动,湖北在行动,全国在行动,全国各地根据防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的精准施策。春节假期延长,取消或延缓各种人员聚集性活动,全员尽最大可能减少出门。白皮书指出,14 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岗

 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

 1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强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此时,武汉市内的病例数还在不断攀升,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着湖北、武汉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的极限。

 为了解决医护紧缺的问题,从除夕开始到 3 月中旬,从全国各地和军队共调集 346 支国家医疗队 4.26 万名医务人员和 965 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市,和本地医护工作者及人民一起共同抗疫。

 当时,床位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攀升的病患人数的需要。为了解决床位问题,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火神山、雷神山在加速建设,依次收治患者,2 月 3 日,首批能够容纳 3400 名患者的三家方舱医院也开始搭建。

 2 月 5 日,首批方舱医院建成开始接收患者。短短十多天里,共建成16 座方舱医院,提供 14000 多张床位。

 同时, 630 多所宾馆、学校、培训中心和医疗机构改造成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房间。到 2 月中旬,武汉真正实现了由“人等床”到“床等人”。但是,这些病人如何救治,如何进行精准施策?2 月 2日开始,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武汉市部署实施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懈的努力终于迅速迎来疫情的转机。2 月 12 日,中国境内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峰值 15152

 例,此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逐渐减少。转机出现,但依旧不能放松。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强调要 “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救治重症,成了当务之急。在中央指导组的部署下,武汉的重症床位从不到2000张迅速扩展到9100张,国家卫生健康委组派委属委管医院和各省级医院重症专业团队,成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建立专家巡查制度,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这位正在做康复的患者崔志强是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曾使用ECMO 人工肺长达 60 多天无法脱机,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救治像崔志强这样的病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成立肺移植专家组,调集全国权威力量开展肺移植手术,给他们生的希望。崔志强在多名专家的救治下,成功完成了肺移植手术。

 不遗余力、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在救治过程中,像 ECMO 人工肺这样的医疗设备,还有其他医疗资源,不断驰援武汉和湖北。白皮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 5 月 31 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 5.8 万人次,总医疗费用 13.5 亿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 15 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都由国家承担。

 白皮书指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在最短时间

 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3 月中旬,全国除湖北省以外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中共中央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4 月 8 日,武汉解除持续 76 天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4 月 26 日,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截至 5 月 31 日 24 时,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 94.3%,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白皮书指出,在全国进行抗疫之时,国际社会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而中国也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突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中国抗疫斗争的艰辛历程,是 14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在这过程中,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这场人民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4 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二】

 “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 14 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

 学决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中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白皮书以清晰、详实的时间线,记录下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

 “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 14 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指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救治原则,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截至 5 月 31 日,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 94.3%,超过了病毒性肺炎的平均治愈率。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重点谈到中国当前高度重视的常态防控这个关键问题,指出整个社会要实施系统行动,在有效防控和生产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指出,中国政府秉持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迅速建立起应对机制,争分夺秒地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研

 究,8 天时间确定病原体,16 天研发成功检测试剂盒,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第一时间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时间经纬非常清楚,中国政府和中国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能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答卷”的密码在哪里?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积累的雄厚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深感动中国人民,也令世界印象深刻。徐麟表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全国共调集 346 支国家医疗队、4.26 万名医务人员、900 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0天建成有 1000 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12 天建成有 1600 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10 余天建成共有 1.4 万余张床位的 16 座方舱医院……中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

 人民是中国抗疫斗争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14 亿中国人民都是抗

 击疫情的伟大战士。14 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有记者提问,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成功,民众发挥了什么作用?徐麟讲述了两位中国青年的抗疫故事,让现场人士动容。武汉有位女青年一家三口都患上了新冠肺炎,父亲因病重去世后,她忍着悲痛,一边坚持自己治疗,一边每天登录父亲的微信号,以父亲的口吻与母亲保持联系,鼓励她坚持治疗,母女俩先后痊愈出院。一位湖南长沙小伙子看到武汉“封城”后人们出行不便,驾着私家车来到武汉,几十天如一日,义务接送医务人员和武汉市民。徐麟说,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90 后”,他们是 14 亿中国人民的缩影,也是 14 亿中国人民在抗疫中的真实写照。“他们孝亲爱国、朴实善良、勤劳勇敢、宽厚包容,是抗疫的伟大战士。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 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的杰出贡献。许多国家的民众在网上点赞中国,在城市点亮“中国

 红”,在小区播放中国国歌,在街头高呼“感谢中国”。“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改善。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这是事实。”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中国的抗疫主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举措。“中国一向言必信、行必果,说到一定做到。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举措都在积极落实之中,并且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马朝旭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中国在整个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过程中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会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作出的承诺,将其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阻击病毒的传播蔓延,还是抵御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衰退,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中国是病毒受害国,也是全球抗疫贡献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而不是责难。

 “我们也看到,有些外国政客和媒体在病毒源头问题上搞‘有罪推定’,把病毒‘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还炮制炒作所谓的‘中国源头论’‘中国隐瞒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这是毫无事实依据,也是不讲道理、不尊重科学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徐麟指出,针对对中国的造谣诬蔑和攻击抹黑,中国必须也必然会作出回

 应。“这种回应不是‘打嘴仗’,而是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是还原事实和真相、传播公理和法理、维护道义和良知。” 全球疫情防控战,已经成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战、维护人类健康福祉之战、维护世界繁荣发展之战、维护国际道义良知之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这一重要文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宣布发布会结束不久,国外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有媒体评价指出,白皮书向世界说明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采取了透明行动,体现了中国的自信。

 阳光总在风雨后。展望未来,中国将始终同各国紧紧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胜利一定属于全人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三】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7 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 3.7 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白皮书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

篇三: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历程

No.05-06中国发展观察 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与应对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扩散加快,感染人数快速增加,给欧洲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目前,中国疫情渐趋稳定且在应对疫情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经验,但来自欧洲地区的外部输入压力有所增加。中欧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助于放缓疫情在欧洲的扩散,减轻我国外部输入压力,同时也可以借助合作应对疫情的契机进一步提升中欧全方位合作水平。欧洲新冠疫情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欧洲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欧洲新冠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难以出现显著好转。(一)欧洲整体传染范围较广,感染人数快速增加,治愈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态势目前,欧洲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国家达到44个,覆盖欧洲所有国家。3月14日至3月20日,欧洲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从39039人增加至115484人,增幅达195.82%,3月20日当天新增确诊人数超过20000人;治愈率从3月14日的4.08%提高至3月20日的6.48%,同期死亡率从4.08%提升至4.55%。(二)疫情发展不均衡明显,部分国家疫情较重分地区看,南欧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较多,截至3月20日达到64377人,占欧洲感染总数55.7%,中欧和西欧欧洲新冠疫情形势研判及中欧合作应对疫情的建议 谈俊 胡华地区感染人数占比分别为21.8%和17.35%,北欧和东欧地区感染人数占比相对较少,分别为4.45%和0.64%。分国家看,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疫情相对较为严重,截至3月20日,四国累计确诊人数达到90093人,占欧洲确诊人数的78.01%。(三)欧洲新冠疫情未来发展趋势研判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欧洲国家采取了“封城”、关闭边境、强制减少人员集聚、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等措施,还通过加大逆周期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对冲疫情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但截至目前,上述政策成效尚未很好显现,未来欧洲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压力仍较大。1.疫情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强。欧洲地区国家较多,各国发展水平不一,疫情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各国应对疫情的能力也不同,导致各国在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重症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等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准确判断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的难度。2.整体形势将更严峻。随着进行新冠病毒肺炎核酸检测人数的增加以及东欧、北欧和南欧部分国家从疫情发展初级阶段转入感染人数快速增加阶段,可能出现不同国家相继进入疫情高峰阶段的发展态势,欧洲地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人数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快速增长,且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疫情形势的日趋严峻也将导致更多欧洲国家关闭边境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特别是东欧和南欧部分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医疗系统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能力较弱,防控不当将会对该地区国家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引发社会动荡。3.持续时间预计将较长。目前阶段,欧洲地区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增加仍然较快,整体峰值水平尚未出现,预计新冠疫情夏季之前结束的可能性较小。如果2020年冬天之前没有研发出有效的疫苗,欧洲地区疫情持续一整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4.死亡率预计将维持相对较高水平。当前欧洲地区新冠肺炎整体死亡率相对较高,超过4%,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欧洲地区新冠疫情死亡率在未来一个时期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甚至会出现阶段性上升。欧洲疫情防控面临的挑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散,欧洲各国在应对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困难,未来仍将面临巨大挑战。(一)医护人员不足和医用防护物资短缺制约了疫情防控成效新冠疫情快速扩散使欧洲各国医疗卫生系统短期内承受了巨大压力,医护人员不足问题凸显,不少重症患者难以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因医疗挤兑而导致的公共卫生系统失灵风险陡增,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物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人们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加快了病毒传播和疫情扩散。目前意大利、瑞典等多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医用防护物资短缺问题,而欧盟成员国对防护物资库存、需求与生产能力的评估尚未完成。(二)老龄化水平较高加大了欧洲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难度

 222020中国发展观察 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与应对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存在不同程度基础性疾病,感染新冠肺炎后重症率和致死率也相对较高,需要投入更多医疗资源施救。欧洲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均寿命较长,老龄化水平也较高,部分国家老龄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除日本以27%位居第一外,其余四个均为欧洲国家,分别为意大利(23%)、德国(21%)、法国(20%)以及英国(19%)。老龄人口众多成为欧洲地区新冠肺炎死亡率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加大了疫情应对难度。(三)以本国为主的疫情应对方式难以充分发挥欧盟的协调作用目前欧洲各国在应对疫情中各自为政现象较为突出,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德国出于保障本国应对疫情的需要,目前已禁止出口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品。虽然近期欧盟层面将限制病毒传播、确保口罩和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供应、促进疫苗研发以及应对疫情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等确定为当前的四项紧急任务,并希望成员国间建立防疫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防控事务对接,但成员国在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方面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如对于应对疫情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法国希望采取统一协调的财政刺激政策,而德国则对加大公共财政刺激力度持谨慎态度。新冠疫情对欧洲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快速扩散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冲击,短期内欧洲经济出现震荡难以避免,同时也会对欧洲的一些领域产生长远影响。(一)短期经济下滑不可避免,中长期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可能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对欧洲制造、餐饮、航运等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失业率有所提高,加之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影响,短期内欧洲出现经济增速下滑和金融市场动荡不可避免。针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欧盟和欧洲多个国家加大了刺激政策力度。一个重要举措是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降低经济因短时间流动性不足而出现进一步衰退的风险,如3月12日,欧洲央行表示将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资产购买计划,并同时通过流动性工具和提高银行业监管灵活性等举措为欧元区注入额外流动性;3月18日,欧洲央行又宣布了7500亿欧元紧急资产购买计划;瑞典央行也计划通过银行向瑞典企业提供5000亿瑞典克朗贷款等。疫情好转后,随着欧洲经济逐步趋稳向好并步入正常发展通道,需要退出非常规刺激政策并使市场上的流动性规模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但流动性减少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市场上大量流动性的存在预计将加大资产价格波动幅度,甚至导致出现资产价格泡沫。(二)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多年来欧洲一直致力于提升一体化水平,并取得实质性成就,但近年来欧洲内部反对一体化的声音逐步增强,英国脱欧进一步提升了各界对欧洲一体化前景的担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欧盟在应对疫情中发挥作用的成效将对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如果欧盟能够采取得力措施使疫情得到较好防控,并能减轻疫情对成员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或许将借此加快推进;反之,在欧洲迫切需要合作应对疫情的情况下,如果欧盟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则对欧洲一体化的质疑将进一步增加,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将放缓。(三)围绕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或将出现新一轮博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曾通过“协调财政响应”措施给成员国以更大财政自由度对冲危机影响,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盟意识到严格财政预算约束的重要性,并出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以加强成员国财政纪律。但欧盟成员国内部在这一问题上始终存在分歧,德国赞同并大力推动加强财政纪律,法国等国则坚持应给予成员国更大财政自由。此次疫情暴发后,意大利已推出325亿欧元的刺激计划,并请求欧盟赋予其更大财政自由度,此举或将引发其他疫情较重国家效仿,法国等国则可能借此次疫情提出放松目前的财政约束,提升成员国在财政预算和公共债务问题上的自主权。(四)欧洲疾病防控系统有望出现重大调整。目前,欧洲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建立了包括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成员国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预警和应对系统。但此次疫情暴露出这一系统的不足,需要进行大的调整。未来调整的主要方向包括:建立健全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物资储备系统;提升欧洲疾控系统权威,使其能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调剂成员国医用防护物资余缺;建立和完善更紧密的成员国间疫情防控合作机制。中欧合作应对新冠疫情的建议(一)多层面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合作,减轻疫情冲击。为欧洲医疗防护用品短缺和疫情防控能力薄弱的国家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分享我国防疫、抗疫经验,为欧洲国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提供意见和建议。(下转62页)

 622020中国发展观察 聚焦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保险自发自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其中,德国和日本通过企业和其雇员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方式进行筹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是这种筹资模式;英国和加拿大则采取一般税收筹资模式。美国迄今为止没有建立统一的全民医保制度,其中,联邦老人医疗保险(Medicare)的住院保险(Part A)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保险费,门诊(Part B)和药品保险(Part D)由参保人按月缴费;政府负责筹资的是医疗救助(Medicaid)和儿童医疗保险(CHIP)。在上述发达经济体中,不管是施行国民健康制度的英国,还是实施社会医保制度的德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政府均不对医疗服务进行行政定价。医疗价格及相应的医保支付标准均通过供需双方平等谈判协商形成。需方由医保经办机构组成,供方则包括医疗机构(协会)、医师(协会)和医药及器械企业(协会)三方。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医生作为独立的医疗服务供给者,而非从属于医疗机构的雇员,独立参与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谈判。医保亦将医生作为独立的医疗服务供给者签订服务合同。简言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下,政府专司政策制定和行业监管职能,不直接参与价格和支付标准谈判,更不能进行行政定价,也不会直接参与医疗服务供给和医保经办业务。例如,美国联邦老人医疗保险的住院和门诊由独立签约方(Medicare Administrative Contractors,MACs)负责具体经办。全美被划分为15个管辖区,每个辖区通常包括几个州,每个辖区都有一个签约方负责为该区域的医疗机构和被保险人提供服务,包括理赔、医疗机构加入合约、医疗机构服务、医疗审查、上诉等。作为监管部门,Medicare和Medicaid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负责制定标准,包括赔付速度、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等。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由上百家分散的疾病基金会(Sickness Funds)具体经办管理。疾病基金会是非营利准公共组织,在性质上属于公法上的自治性法人,自负盈亏。德国目前有六大类、134家疾病基金会,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其中任何一家,疾病基金会不得拒绝申请者。实施经办体制改革,主管政府要履行如下职责:第一,保证资金的运营有明晰公平的规则,并且相关各方按规则办事,违规者受到法律或行政制裁;第二,凡医保经办方,有义务信息公开,披露虚假信息的要承担法律责任。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接22页)加强我国与欧盟在疫情防控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提升欧盟应对疫情成效,助力欧洲一体化继续向前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作用,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疫情发展趋势研判,提高政策协同性,增强疫情应对合力。分享我国复产复工经验,为欧洲国家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参考。(二)加强中欧宏观政策协调和经贸合作。疫情给中欧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及双边经贸往来造成的冲击难以避免,对此,应进一步深化中欧经贸合作,为早日恢复和扩大双边经贸创造条件。加快推进达成并积极落实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尽快扩大双边投资规模;适当降低中欧双边关税水平,降低商品销售成本,切实保障双方销售渠道畅通,提升商品销量,减轻对双边贸易规模下滑的影响。加强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及相关国家货币当局政策协调,避免因双方沟通不畅导致出现政策套利而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加强双方在债务、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的协作,防止债务危机、汇率大幅波动以及跨境资本频繁大规模流动对双方金融市场造成深度冲击,进而加剧经济衰退。加强中欧在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稳健性方面的合作,提升双方金融系统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能力。加强预期引导合作,提振中欧金融市场信心。(三)建立并完善中欧合作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长效机制。加强中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合作,完善中欧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及时相互通报制度。推动欧洲知名病毒研究机构与中国相关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加大对中欧在传染性病毒领域科研合作的支持力度,对该领域一些重大项目进行联合科研攻关。逐步建立和完善中欧传染性疾病防控物资储备互助机制,增强中欧面临强传染性疾病的应急能力,降低出现大范围医疗挤兑的可能性。将提升中欧公共卫生系统合作水平纳入未来5年中欧合作规划,增强中欧在传染性疾病防控领域合作的制度保障。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推荐访问:疫情 中国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