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学习强国> 正文

学习论读后感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9-09 20: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学习论读后感

 

  《学习论》 读后感 丁力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 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 而且也不一定表现为外显的行为。” ——《学习论》 , 施良方。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伟大的学习者。

 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 从走路, 说话, 吃饭, 穿衣, 一直到我们现在做工作, 我们都是看着别人怎么做, 拿来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练习、 运用、 总结、 提高乃至创造, 最后把直接的或间接的经验加以消化、 吸收, 使之成为自己的, 使这些知识融入到你的血脉之中。

 然而, 随着我们岁数的增长是学习的放慢甚至放弃, 为什么呢? 小的时候, 为了生存而学, 非常自觉, 那叫做“用心一也”。

 而我们又是何时放弃了学习呢?答案就是在我们失掉了 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时。

 问题就出在哪儿呢?心。

 当一个人的心灵为物欲所裹挟时, 你还会自觉的学习吗?

  学习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行为而存在的。

 学习如果能够改变人们的心智模式那才是一种伟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但人们对于生活态度的改变决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发生的, 也不是通过什么培训和教育计划能够强行灌输以改变的。

 理论是灰色的, 生命之树常青。生活是保持学习的开放性视野和持续性热情的根本所在, 只有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才是永不枯竭的学习之源。

 当你学习不再快乐时, 学习已经变了味。

 书中提到的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 ” 和“意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相对于目前的专科教学, 一方面学生总是习惯于填鸭式的上课方法, 教师也总是局限于讲得多做得少。

 但是长期的填鸭式教学首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长期集中, 也就是缺乏了学习的“情境”。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学习环境供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自己有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效果才更加出众。

 另一方面, 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 在重复学习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做到教师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协作、 互相学习。

 学习跟空气一样, 要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让学习成为人闪光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不是为了一个证书。

 文凭只是一张纸, 关键是你有没有学到东西, 你的能力、 眼光和胸怀有没有变化。

推荐访问:学习论读后感 读后感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