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乌兰浩特市永联二小
王红梅 4 月 22、 23 日在市政府会议报告厅, 听了董大方、 李德水两位教育专家的讲座, 让我的教育观念有很多改变。
两位专家正诉说着我身上发生过的故事,由此感触很深, 也想了许多。
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家庭教育, 也就是你我的教育责任。
李德水老师在讲座中说过:
“当前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失衡, 社会教育失调, 学生自我教育失控”。
作为班主任的我要经营好四十个家庭, 才会更有生命力。
我参加工作 11 年, 担任了 10 年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 点点滴滴, 班主任都得操心。
每天操心的时间一般是不低于 8 个小时, 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 但是我认识到:
对家长, 我们代表着学校, 肩上扛着责任; 对学生, 我们代表着家长, 双手履行义务; 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 但我可以为教育好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 用爱心和汗水托起祖国明天灿烂的太阳!
中国有句古话, 叫“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想说的是“教书才晓育人难”。
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 我深刻的认识到,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工作, 更是一项责任, 所以我要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 去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现在将是自己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谈以下几点:
一、 ¬家长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纽带 我校地处城市的郊区, 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民家庭, 在这些孩子当中, 由于他们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差异, 加上为谋生计的打拼, 自顾不暇, 何况自身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所以他们没有科学的“儿童观”, 缺乏尊重子女的观念, 随意训斥殴打, 加上思想陈旧, 往往重生不重养, 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
再者, 父母缺乏对人生的正确追求, 注重享乐或行为不检, 这严重影响孩子的品德和学习。
他们大多不费时间思考如何教育子女,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在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根本无章无法, 由此我充分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进行开展家庭教育的培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孩子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
上学期我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弟子规》 的教育和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在校内践行得很好, 但是回到家里却是另一样, 为此我把践行《弟子规》融进家庭教育中。
所以在家长会中我对家长培训的内容也渗透学《弟子规》 的好处。
我在家长会中主要培训的内容是:
1、 经典传承家教
《 弟子规》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圣学的根基, 所以我们家长要与孩子共学《 弟子规》, 做《 弟子规》, 用《弟子规》 的言行教育孩子。
幸福的家庭之所以幸福, 并不是因为它有巨大的物质财富, 而最主要是家庭中家长与孩
子之间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
教育孩子要先教育孩子做人, 李德水老师在讲座时说:
“做人最好是学《弟子规》, 1080 个字是对于一个人, 对任何事的规矩,在诵读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践行。
家长做给孩子看, 领着孩子做, 那他将来绝对是顶尖的人才。” 那我们如何学《弟子规》 呢? 我想父母学《弟子规》 一定要自己做得正, 把《弟子规》 当做剧本, 演出来, “父母呼,
应勿缓” , 孩子在旁边看到了 , 就学你的做法 , 如果自己没有做到, 拿着《弟子规》 让孩子背, 这样你发号施令, 那是不好使的, 反而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父母自己要立志, 为儿女做好榜样, 为社会, 为这个世界培养出一个人才来, 培养圣贤来, 这样的父母才叫功德无量 , 构建了和谐。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孩子所体验到的爱的情感最深, 其个性、 品德、 智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要说我们给了孩子多少,为孩子付出了多少? 先问问自己到底给了孩子多少“温暖” 和“爱”!
李德水老师说:
“爱是教育呼唤人本”, 我们是不是常常对孩子微笑, 给他抚慰, 时常让他感到平静和幸福!
物质的给予并不能代替你对孩子的关心, 就像金属母猴的奶汁不能代替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你是否想过孩子会在你的一言一行中成长。不必羡慕别人, 你也可以让自己的家庭其乐融融, 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家长们, 行动比说教更重要。
从现在起, 就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吧!
2、 关心陶冶心灵
孩子天生是热爱学习的, 不信你可以认真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 如孩子会问:
这是什么做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等等。
之所以不爱学习,主要是家长不善于引导所致, 更重要地是往往是家长在打击孩子学习的热情!当孩子提问题时, 往往不是推说忙就是嫌孩子太烦了, 孩子的自信心、 创造力、想象力、 学习的热情就在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慢慢消失了 !
而到头来, 家长却怪自己的孩子不争气, 谁之过?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确实很努力, 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 而导致不爱学习, 这主要是孩子学习能力不强所致。
所以, 在孩子提问题时, 家长要及时并乐于帮助他去解决难题。
3、 沟通加深情感
沟通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的基础上, 双方在恰当的时机, 以合适的方式, 用真诚的态度, 才能达到良好交流的效果。
我举一个我班的例子: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 我正在班级清点人数, 一个小女孩向我跑来向我请假, 我一看是王毳的妹妹。
听完后, 我就傻了 眼, 不可能啊, 她这么懂事, 我是那么喜欢她。
不行, 我一定要去她家了 解清楚。
中午我急忙吃过饭, 就直奔她家家访。
到了 她家, 我说明了 来意, 憨厚的父亲和淳朴的母亲立刻倒茶端登, 十分客气。
王毳听见我的声音, 从屋里跑出来, 低声说:“王老师”, 眼圈立刻红了。
我发现她的半边脸都红肿了, 她母亲拽拽她, 我顿时生怜爱之心, 便说:
“王毳在学校是好学生, 我们老师都喜欢她, 可是, 这么好的孩子你们为什么要打她呢? ” 她母亲不好意思地说:
“王老师, 昨天晚饭我
们吃的面, 而王毳不喜欢吃面, 让我重做, 她爸硬要她吃, 两个人都是倔脾气,谁也不让一步。
她爸爸就发火了, 无论怎么打她, 她都不哭, 不求饶。
这不, 今天连学校都不去了。
他们父女的关系越来越差了。” 我明白了, 王毳爱父母, 父母爱她, 可是他们的表达方式都不对。
我说:
“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 王毳有什么事情也要向父母说一说, 让他们和你分担、 分享才对。” 王毳的爸爸红着眼圈对我说:
“王老师, 我也的确太冲动了, 伤了孩子的心, 我以后一定好好地和女儿交流沟通, 对孩子我做的真是太少了”。
最终, 我们的谈话圆满结束。
所以家长和孩子沟通是必要的:
我建议家长, 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谈话时机。
比如, 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 或者节假日一家人聚会娱乐的时候。
通常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 孩子的精神都比较放松, 心情比较愉悦, 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
其次, 谈话的次数不要太多, 频率不要太频繁。
沟通的效果与时间长短、 次数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
过多的谈话反而会招致孩子的反感。
所以, 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把握一个度, 每次时间不要太长, 只要把想说的内容表达清楚即可, 不要长篇大论。
第三, 要真诚地交流。
不要把自己总摆在家长的位置上, 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
谈话时, 最好开诚布公, 把最真实的想法、 情况当面说出来, 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
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 否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4 、 尊重成就理想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
无论孩子喜欢什么, 都是他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这种爱好和兴趣不仅使他的情绪有所寄托, 使他能感到踏实和安定。
而且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他学习和创造的导师。
因此, 尊重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便显得举足轻重。
孩子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都是孩子的权利,父母应顺其天性, 顺其自然, 在沟通中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爱好。
并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保护和培养。
让兴趣成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导师。
二、 家访——班主任与家长的心灵桥梁 家访就是家庭访问, 是沟通老师、 家长、 学生的心灵桥梁, 也是我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 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支持与配合, 全方位了 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
家访中我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 勤、 细、 激。
1. 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
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尤其在我校地处郊区,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
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感叹的“辍学生”。
因此, 我经常家访贫困生, 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 有着重要作用。
我家访贫困生要做到三帮:
帮解决难题。
针对贫困生家庭的不同情况, 我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如发
动全班同学捐款、 捐物等, 或向学校申请捐助, 开展“一帮一”、“手拉手” 等活动, 以解燃眉之急, 让他们稳定情绪, 安心学习。
帮鼓舞士气。
针对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我还经常帮助他们树立“家贫志不贫” 的信念, 激起他们敢于面对困难、 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帮激发热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谁占有知识谁就拥有未来” 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多次家访, 我反复向家长和学生阐明“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 的深刻内涵, 以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 更加刻苦学习的热情。
例如: 在我班有这样的一位女孩叫孙少春, 是重组家庭, 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只靠父亲打零活维持生计, 生活过的十分拮据。
记得她一年级时双腿变形弯曲,走起路来非常困难, 因家庭经济条件没能去医院诊治, 平时极少说话, 学习上信心也不足。
家访了 解这些情况后, 我经常给她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衣物, 来鼓励她战胜生活的困难、 战胜自己的内心黑暗。
2010 年 12 月份, 得知她去了长春医科大, 被确诊为类风湿病, 如此十岁的孩子竞得了 这种病, 真叫人心酸哪!随后我号召全班同学为她捐款, 后来又请求学校, 动员全体师生为她捐款, 共计 2000 多元交到了她父母手中。
她父母含泪对我说:
“王老师谢谢你, 谢谢学校!” 我对她父母说:
“给孩子看病要进, 我们要鼓励她勇敢地站起来”。
寒假期间我再次来到孙少春的家中, 交谈中发现她开朗多了, 有时脸上会露出笑容来。我再次鼓励她说:
“孩子别放弃, 你一定会是胜利者的”。
经过一个寒假的治疗,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我发现她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的, 还主动和其他同学打招呼, 看到这些我心里无比的安慰。
现在的她学习积极主动, 虽然成绩稍差一些,但信心十足, 我想通过我和家长的配合她一定能行。
2. 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
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 是班级中的不安定因素, 是典型的“问题生”。
老师如果不能尽快找出他们的“病因”, 及时对症下药, 就容易出现严重后果。
因此, 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我家访的重中之重。
我对这些学生家访的重点是:
(1)
讲明严重后果。
家访时要及时、 严肃、 反复地向家长、 学生说明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 如不及时加以约束和控制, 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就会给社会、 家庭、 个人带来巨大危害。
(2)
深挖极端的根源。
每一位行为极端生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我家访时就深挖他们的“病根”, 通过深层次的“CT”、“核磁共振”, 切中要害, 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
(3)
细列纠改措施。
帮助行为极端生尽快走出极端误区是我家访他们的根本目的。
根据深挖到的“病根”, 要帮助家长、 学生尽快制定出详细的纠改计划和严格的督促措施。
只有措施得力, 方法适当, 这些行为极端生才能逐渐迈上健康
成长的轨道。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尤其是行为极端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 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家访后, 我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 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巩固环节。
当然, 这里的勤也是有讲究的, 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次也不能太过频繁, 否则会给学生和家长留下老师教育无能无力的坏印象。
3. 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
俗话说: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 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 多疑、 偏执、 等不良心理, 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 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
有时, 如有不慎, 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现极端行为, 以致发生偶发事件。
因此, 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难度较大, 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就尤为必要。
我细访性格内向生家庭着重细访以下三个方面:
(1)
仔细探究形成原因。
(2)
仔细倾听家长意见。
(3)
仔细商讨教育对策。
我在细访上述两方面基础上, 与家长一起密切配合, 详细制定出家庭、 学校的帮教计划, 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重塑自我。
4. 对优生家访要“激”。
品学优等生是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 学生的青睐和信任, 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 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
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 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 不图更大进步, 固步自封。“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
我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家访, 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他们品格的锻炼, 而且还可以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 惟我独尊等不良行为和心理, 可以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家访品学优等生的选择重点是:
(1)
选择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品学优等生进行家访。
我通过有选择的家访, 不仅可以帮助...
推荐访问:班主任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