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高考阅读重点点拨作用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8-28 08:35:1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阅读重点点拨作用,供大家参考。

高考阅读重点点拨作用

 

 高考阅读重点点拨 一、 信息和要点意识

  筛选、 整合信息十分重要, 一方面它自身就是大纲所规定的一个考点, 另一方面更是答好其他测试题的一个重要前提。

 许多测试题都离不开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

 要点(信息)

 的筛选要注意全面性。

 阅卷评分是见点给分。

 答题时:

 一找全, 二分类, 三概括。

  二、 掌握一些语言基本模式

  (一)

 段落作用

 1、 首段的作用

  (1)

 如果开篇即点题, 往往是总括全文, 点明题旨, 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不多见, 如 01 高考题《门》)

  (2)

 如果开篇没有点主题, 那么, 首段的作用就是推出主意象或引出下文(或给出话题)。

 如《夜晚》

 (3)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或感叹, 便兼有引人入胜、 发人深省, 先声夺人的作用。

 大阅读最后一道题, 常就尾段设题。

  三种结尾:

 直接议论抒情类(不易出题); 形象描写类; 引用类 西总模拟二《人在胡同第几槐》

 19.

 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 创的诗句作结( “岁移小鬼成翁叟, 人在胡同第几槐? ”

 ), 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分)

 内容:

 用诗句作结表现自己从小到大(一生)(1 分), 都 对以槐树为代表的(1 分)

 胡同四合院生活(北京传统生 活)(1 分)

 有深深的眷恋(或热爱)(1 分)。

 结构和语言:

 这样写(结构上)

 既照应了 题目(1 分),

 (语言上)

 而且用诗文作结更具文采, 令人回味。

 (1 分)

 试题《沙与河》

 20.

 结尾引用《静静的顿河》 卷首的几句古老的歌词, 有什么作用? (4 分)

 内容------强调了 河流是生命的开始; (意)

 表达了 对河流的崇敬和赞美; (情)

 强调了 河流历经沧桑(或:

 遭受的破坏)

 痛心, 呼吁人们保护河流。

 结构------照应题记, 使文章首尾呼应。

  效果------给文章增加了 文采。

 使结尾含蓄而凝重(增加了沧桑感)

 朝阳高三上期末《节气》

 20. ②.

 文章以“如今他的坟茔就匍匐在豆青山的荒草丛中, 好安静啊” 一句结尾, 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3 分)

 表达对祖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1 分)

 ;

 进一步表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这一主旨(1 分)

 ;

 营造一种幽远氛围, 言有尽而意无穷, 引起读者回味、 思考。(1 分)

 回顾鲁迅《药》 的结尾: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 忽听得背后“哑——” 的一声大叫; 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 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 一挫身, 直向着远处的天空, 箭也似的飞去了 。

 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结尾的作用:

 表现夏四奶奶的迷信和革命者牺牲的悲哀 ;

 对国民愚昧性的批判和嘲讽, 表达作者“哀其不兴, 怒其不争” 的悲愤情感;

 营造一种幽远、 凄凉的氛围, 言有尽而意无穷, 引起读者回味、 思考。

  2、 末段的作用

  (1)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呼应开头, 总结全文。

 (结构)

  (2)

 点明中心; 深化(升华)

 主旨; 直接抒情。

 (内容)

  (3)

 有时用一种委婉的说法, 作用(或好处)

 是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 发人深省” 。(表达效果)

 同时暗示主题。

 因为卒章显志(明显与暗显)

  抑或两点兼而有之。

 3、 中间段的作用 (设题常见的)

 (1)

 中间段如较短

 A、 在结构上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

 作用。

  如《文赤壁》 第 5 自然段:

 “惟有东坡在, 则有游人处。

 ”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B、 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铺垫。

  如其描写次要物象, 与主要物象在情感上一致, 是正面衬托或类比。

  如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情感上不一致, 就是反衬或对比。

 (2 )

 中间段较长(主体段)

  通常是描述主要内容、 揭示主题、 照应前文。

 每个散文题, 都会对这种段落设题。

  应对其认真加以分析。

  2 、 景物描写的作用

  (1 )

 营造气氛, 以景衬人。

  A、 正衬:

 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情绪之美好, 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B、 反衬:

 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用恶劣景物反衬人物乐观坚强。

 (2 )

 直接借景抒情

 (3 )

 推动情节发展

 提问方式:

 某句(段)

 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

 开篇点题; 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3.

 文末:

 点明中心; 升华感情, 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提问方式:

 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效果、 作用?

 答题模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推荐访问:高考阅读重点点拨作用 高考 点拨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