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启示(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启 示
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余冰川
摘要:电影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 因其具有它手段不具有的优越性, 对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机遇。
同时电影自身的缺憾与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 严峻的挑战, 需要多管齐下寻求应对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电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学生; 成效性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承担着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责任。
长期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以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多变, 长期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化, 单一化使得其成果并不显著、 成效并不突出。
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手段成为了 刻不容缓的问题。
同时, 电影事业也取得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影在成为大多数人茶余饭后、 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时, 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 相互学习的重要工具和传递文化信息的桥梁。
电影经过数百年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 从一国到国际的发展, 以其内容的深度, 形象的立体化, 传播速度的高效化, 表达的生动化成为了 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青年学生由于其生活的局域性、 集聚性更是对电影津津乐道, 情有独钟。
电影数目的增多、 内容的丰富以及种类的多样化在冲击当代青年学生视觉与思想的同时, 也为高校思想 1 政治教育提供了 新的契机。
一、 电影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入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众传媒、 信息网络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显著的成就。
电影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电影市场的日益产业化上, 更多地体现在其对电影背后深藏的人生、 知识、 价值、 生命等的反省和思考, 给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效的途径, 电影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
超越时空性
具体说来电影的超越时空性有两层意思:
第一、 能够再现历史、 展望未来。
电影通过对历史情节、 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绘使历史生动地再现在人们面前, 使青年学生在充分有效了 解历史事件之时, 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实现其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形成独到的见解。
电影的这一功能使大学生深刻地了 解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 拓展大学生看待事物的眼界和视角以及提高其把握事
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电影对于未来世界的演绎和描绘引导着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使青年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当前的挫折和失败, 正确认识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脚踏实地把最大的努力用到当前的学习中去, 而不是缅怀过去与空想未来。
第二、 电影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与传统的定时定点的课堂说教相比, 电影具有较强的优势。
教师既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电影作品, 或者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生动化、 形象化、
2 立体化。
也可以建议学校、 各院系利用课余公放一些可供瞻观与反复观看的优秀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作品。
而电影本身具有的娱乐功能又能吸引一大批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观看电影, 把电影作为休闲娱乐重要方式, 使得教育变得既轻松也更具成效性, 传统的被动教育也有可能转向主动教育与自我教育。
因此, 利用电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利用电影的超时空性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扩大受教育面, 更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
(二)
潜移默化性
提及电影人们首先能想到并非其教育功能, 而是它的娱乐功能。
然而实践证明, 电影的娱乐价值固然重要, 但其教育意义也不容小觑并日益凸显, 且有逐步加剧的趋势。
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说教, 也不同于定位明确的形式化宣传, 而是使人们在与影片产生认识和共鸣的同时去思考, 去反思。
尤其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情绪的迸发期和思想活跃的高潮期, 更容易受到电影的触发, 教育和启示。
影片的思想会在积累与沉淀中, 促使青年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主动去思考, 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并去积极主动地影响身边的其他人。
电影作品往往借助于多种手段与技术通过对历史、 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生动形象的刻画使受众者在娱乐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而使受众者自觉地进行人格的重新塑造,寻找并确定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一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没有任何电影不带有影片制作人的思想, 都不可能直接为青年学生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因为道路是不可复制的。
影片中的思想对青年学生人格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是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习环境紧密联系之后的潜移默化,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电影娱乐教育的融汇贯通, 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加强。
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丰 3 富的电影资源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借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
广泛接受性
电影作品具有形象直观、 传播广泛、 资源丰富易得、 形式灵活多样、 为人们喜闻乐见等特点。
因此, 利用电影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他们往往不会对之产生抵触情绪, 也不能明显感觉到有被教育引导的迹象。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看电影精神马上就打起来了 , 在说教课堂上原有的睡意也荡然无存。
大部分青年学生看电影的出发点不是想要被引导或教育, 而是放松娱乐。
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则恰恰相反, 他们则是希望通过通俗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达深刻的道理。
由此观之,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必然是受众者要求和作品人希望的完美结合, 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借助轻松愉快或者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传递深层次的思想, 使青年学生对人生、 事物的看法, 对待问题、 处理问题的方式, 对待理想
与现实的关系在相关电影的熏陶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也进一步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 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一)
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利用电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对实现对历史真实现象的回顾、 对现实实事求是的描绘、 对未来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使大学生的心灵与电影制作人的思想产生碰撞并擦出智慧的火花, 并校正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和态度,也就是说电影能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呈现于大学生面前, 并通过学生的筛选和升华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通过对影片中人物、 情节、 背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吸收影片中传 4 达的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的精神, 进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二)
提高青年学生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指导其学习和生活
具体来说电影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大学生:
第一、 重温祖国历史, 激发爱国热情。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具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发展史, 在这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乏电影素材以供受众者欣赏。
优秀的电影作品人往往会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 再现祖国辉煌历史。
青年学生多观看这类电影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二、 反映社会现实, 指导社会实践。
优秀的电影作品能通过如实反映社会现状使青年学生更加了 解现实社会, 从而指导社会实践。
一些影片通过对各行业、 各区域、 各阶段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刻画, 反映社会中或光明或阴暗的一面, 以引发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而生活局限、 眼光相对比较狭窄的青年学生缺乏与社会现实的亲密接触和对社会环境的有效了解, 社会经验明显不足, 他们就可以通过电影中反映的一些现实和问题或者弘扬的一种精神去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以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 从而调整心理落差与职业定位, 并指导其找准社会生活实践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同时此类电影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多的素材。
第三、 展望未来趋势, 预测发展方向。
电影作品不仅能再现历史、 反映现实, 更能展望未来, 以电影中正义主人公的世界观、 人生观、 精神理想和追求去感染人、 引导人, 以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去吸引人。
青年学生对这种电影往往也是情有独钟, 并能在主人公的感染下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 把握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态度去迎接明天, 创造未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可通过主流电影、 畅销优秀影片中反映和和弘扬的精神道德, 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并结合其它的教育手段防患于未然, 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 5 治教育的成效。
(三)
借助社会现实模拟, 拓展青年学生的视野
电影不仅具有昨日重现、 模拟现场的能力, 更具有全球性、 多方位的优势, 海外影片的大批量涌入就可见一斑。
许多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家庭与学校, 人际关
系主要是相对于老师、 同学而言。
而许多电影作品则能够借助于对社会现实的虚拟来反映现实社会。
内地电影、 港台电影、 欧美电影揭示的思想、 表达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往往与一定的区域文化背景相联系。
青年学生对特定领域的文化背景往往知之甚少或者根本缺乏激情去了 解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利用青年学生对电影的热爱, 对影片的挑剔引导其了解更宽广的世界, 知晓更多的人情世故, 涉足更宽泛的领域, 拓展更远大的视野, 提升走向社会的砝码。
电影具有超越时空性和广泛接受性, 引导青年学生观看一些纪实片、 励志片让其在学校就能观察外面的世界, 让他们的思想跟着时代走, 以预防当他们步入社会之时彷徨和无措, 去更好地适应社会。
另外, 电影虽然和现实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电影里所叙诉的故事, 所刻画的人物, 所营造的环境是源于社会现实的在现实社会能找到原形, 同时又高于现实的, 是对现实的升华和演绎。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电影观看的引导, 利用好丰富的影视资源, 让学生更早地了解社会环境, 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
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余, 在实践中学习社会知识。
这样才能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三、 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事物具有向其相反方向 6 发展的趋势, 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一切事物。
电影也不例外, 也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个方面。
它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消极影响。
(一)
多元化思想冲击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对话,影视方面更是如此。
西方电影事业起步早于我国, 发展比我国成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我国也引进了不少优秀的影片, 吸收了 不少国外的先进思想与技术。
同时也不排除有西方国家试图利用电影作为宣传他们思想和推崇其政治方式的工具, 试图分化和吸收我国的优秀青年, 大学生正是他们的主要对象。
西方多元文化通过国际影视的交流与沟通进行传播, 会像慢性毒药一样啃噬着我国同胞的心灵。
一些西方电影大片里所宣扬的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 种族歧视等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尤为严重, 不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被改变了 。
(二)
虚拟世界的诱惑添加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
诚然, 电影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增添了一些绚丽的色彩, 然而它在使人们休闲娱乐之时也会使青年学生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电影的娱乐性和超越时空性吸引着大批青年学生主动自愿地观赏、 交流与传播。
但是电影毕竟仅仅只是电影, 是超乎现实的模拟的存在, 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 集中表达和情感宣泄, 并带有电影制作人的个人倾向和价值导向, 有的影片甚至虚构了 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世界或者极端黑暗的世界, 或者编制了一个虚拟的玻璃般的梦与故事。
这就使一些情感丰富, 意志力、 辨别力不太高的人们沉溺于虚幻之中无法自拔, 对于青年学生更是如此:
一方面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拥有相对比较宽松的业余时间, 容易把感情的天平偏向电影世界, 在电影的虚拟世界中放松或者寻找慰藉。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 7 工作不能及时渗透到这些同学群体中去, 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 往往会导致一些同学容易被电影中
虚拟的完美世界所迷惑, 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 从而逃避现实, 极其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进而冲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三)
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影片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不能把任何一部影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手段, 而只能做为一种辅助性而非主导性的教育方...
推荐访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