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党史学习> 正文

中共党史【优秀范文】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9-10 1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党史【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共党史【优秀范文】

 

 中共党史

 百科名片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

 是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 7 月 1 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 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 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简介

 划分的几个主要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92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中共一大

 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中共党史简介

 相关内容-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简介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 是专史, 它 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

 其主要内 容, 一是怎样执政, 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 路线、 方针和政策, 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 们变成国家的意志, 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 各级干部, 团结全党、 全军、 全国各族人民, 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 调动一切

 相关书籍 积极因素, 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 标。

 二是执政党自 身 的建设, 包括党的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党的队伍的发展、 壮大, 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 发展, 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 检查,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等等。

  划分的几个主要阶段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 2001 年版本资料简介, 中共建党 80 多年来共经历了 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 、 大革命阶段 2、 土地革命阶段 3、 抗战阶段 4、 民主革命阶段 5、 新民主主义阶段 6、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 文化大革命阶段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 0、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 8 4 0 年鸦片战争以后, 国际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

 动, 中国人民为了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 英勇 不屈的斗争, 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但都相继失败了 。

 历史证明, 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

  中共领袖毛泽东 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中国产生了 无产阶级, 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 到19 1 9 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 0 0 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 阶级基础。

 1 9 1 7 年俄国十月 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 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1 9 1 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 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 9 20 年初, 李大钊、 陈独秀等开始了 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4 月 , 俄共( 布)

 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 了 解中国情况, 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 李大钊, 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 共同商谈讨论了 建党问题, 促进了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 月 开始, 陈独秀邀约李汉俊、 李达、 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

 8 月 , 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1 0 月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 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 在湖南、 湖北、 山东、 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 共产主义小组, 同时在法国和日 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 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 开展了 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为了 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统一建党思想, 1 9 2 0 年9 月 , 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 杂志( 从八卷一号开始)

 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 1 月 , 又创办了 《共产党》 月 刊, 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 版了《共产党宣言》 、 《国家与革命》 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 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 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 在上海有《劳动界》 ,北京有《劳动音》 和《工人月 刊》 ,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 刊》 , 广州有《劳动者》 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 蒙教育。

 在此基础上,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 建立工会组织。

 各地还建立了 社会主义青年团, 发展了 一批团员 , 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 9 2 1 年3 月 , 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 召开了 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 发表了 关于党的宗旨 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 临时性的纲领, 确立了 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 表明了 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 工会、 行会、 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 必要的准备。

 维经斯基回国不久, 1 9 2 1 年6 月 , 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

 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来自 北京、 汉口 、 广州、 长沙、 济南和日 本的各地代表7 月 2 3 日 全部到达上海。

 1 9 2 1 年7 月 2 3 日 ?3 1 日 , 在上海召开了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 宣告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 840 年鸦片战 争以后, 国际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为了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 英勇不屈的斗争, 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但都相继失败了 。

 历史证明, 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 随着帝 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中国产生了 无产阶级, 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 阶级基础。

 1 91 7 年俄国十月 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 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四、 1 91 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 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 1 921 年 7 月 23 日 至 31 日 ,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 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 取得联系, 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

 推举的代表共 1 2 人:

 湖南小组毛泽东、 何叔衡, 湖北小组董必武、 陈潭秋, 上海小组李达、 李汉俊, 北京小组刘仁静、 张国焘, 济南小组王尽美、 邓恩铭, 广州小组陈公博, 日 本东京小组周佛海。

 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 。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 席了 会议。

 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 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讨论了 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 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 通过了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宣告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1 921

 7.23-8 月 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 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 1 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 对党的组织. 宣传工作作出 部署。

  1 922 1 .1 2 香港海员 大罢工

 1 . 21 -2.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5.1 -5.6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5-5.1 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 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

  7. 1 6-7.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 29-8.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

 1 0 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 0. 1 6-1 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 923 2. 4-2.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

 七”惨案发生。

  2.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

  3.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会发表 《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

 4 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 1 2-6.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 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 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 月 刊在广州出版。

  7 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

  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 开。

  1 0.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 周刊在上海创刊。

  1 1 .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

 出 版发行《向导》 . 《新青年》 . 《前锋》

 等杂志。

  1 1 .24-1 1 .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 1 .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会主席团通过 《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

  1 2.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 。

 1 924 1 月 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 月

 中国共产党召 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 会会议。

  5.1 0-5.1 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 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6.1 7-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7.3 农民运动讲习 所在广州开学。

  7.1 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9.1 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 1 .1 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

  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1 921 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宣告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 922 年, 中共二大, 正确分析了 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革命的性质、 对象、 动力和前途, 指出了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 了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 方向, 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 923 年, 党的三大召开, 决定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 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 思想、 组织上的独立性。

 1 924 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确立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形成了 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 925 年四大召开, 提出了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 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

 虽然提出了 领导权的问 题, 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 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 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 而完全忽视了 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 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 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 927 年五大召开, 大会虽然批判了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 题, 如改造武汉国民党、 改造武汉国民政府、 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 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 题。

  党的六大: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 928 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 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 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 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 反动势力内 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 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 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 945 年七大在延安召开,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 我批评。

  党的八大: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 956 年八大召开, 大会正确分析了 国内 外形势和国内 主要矛盾的变化, 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国内 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

推荐访问:中共党史 党史 中共 优秀